编者按:5月18日至8月27日,“洪武时代——明代南京历史文化遗产特展”在南京市博物馆展出,这是首个客观全面展示朱元璋生平的特展,通过210件 (套) 文物,分为平定四方、开国气象、洪武遗产三个单元,讲述明初立都南京53年对中华文明的历史影响。展陈期间,策展人胡学捷将撷取精品文物,讲述背后故事,邀您共赴洪武时代!
(资料图片)
古代没有先进的通讯技术,
在战场上,
统帅们指挥千军万马,
那么大阵仗,
如何才能快速准确传递军令?
今天,
策展人胡学捷
通过展出的精品文物铜喇叭、铜号,
为大家介绍
古代战场上的一种“通讯设备”——金鼓。
一
正在展出的铜喇叭、铜号
出土于南京市江宁区将军山沐英墓。
沐英这个名字可能很多人不熟悉,
但《鹿鼎记》里的“沐王府”想必听说过,
沐英就是初代“沐王爷”,
是明太祖朱元璋难得信任的义子和名将,
本人追封黔宁王,
子孙世袭罔替黔国公,
一起为大明王朝镇守西南边陲,
历十六世,
与国同休,
逝世后归葬南京沐氏祖茔。
铜喇叭形似唢呐,
但体型长了不少。
明铜喇叭
铜号不是常见的弯角状,
而是长锥筒形。
明铜号
它们时常出现在
明朝传世名画的军乐团中。
《出警入跸图》
描绘的是万历皇帝谒陵盛况,
在皇家仪仗队里,
就有军乐手扛着铜喇叭、铜号。
明《出警入跸图》(局部)台北故宫博物院藏
二
先秦时分别以金、石、丝、竹、
匏、土、革、木八种材料制作乐器,
称为八音。
由于当时的军乐器
以金(青铜)制的打击乐
和革制的各类鼓为主,
所以也被称为金鼓,
在西周《周礼·地官司徒·鼓人》中,
提到过“四金”(錞、镯、铙、铎)
“六鼓”(雷鼓、灵鼓、路鼓、
鼖鼓、鼛鼓、晋鼓)。
虎钮錞于(战国、湖南省博物馆藏)与虎座鸟架鼓(战国、湖北省博物馆藏)
到了后世,
军乐队所用的金鼓种类越来越丰富,
尤其是加入了各式吹奏乐器,
在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
所著兵书《练兵实纪》中,
就提到了唢呐、喇叭、哱啰等乐器。
明《出警入跸图》(局部)台北故宫博物院藏
三
金鼓的应用,
除了大众所熟悉的仪仗功能,
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的作用便是传达军令。
春秋《孙子兵法》
引用了西周《军政》中的一句话:
“言不相闻,故为金鼓,
视不相见,故为旌旗”,
打仗时,
指挥官通过演奏金鼓与挥舞旌旗
来传递号令。
战国《荀子·议兵》中说:
“闻鼓声而进,闻金声而退”,
军队听到鼓声,就要冲锋陷阵,
听到金声,就要赶紧撤退。
不过这只是一种概括说法,
实际操作过程要复杂得多。
比如鼓声频率不同,
进攻速度不同,
尉缭曾是秦始皇的重要谋士,
他所著《尉缭子·勒卒令》中记载:
“一步一鼓,步鼓也,
十步一鼓,趋鼓也,
音不绝,骛鼓也”,
一步一鼓是要缓步前进,
十步一鼓是要快步前行,
鼓声连续不断意味着要发起冲锋。
秦俑
鼓的确是前进信号,
但金未必是收兵信号,
《周礼·地官司徒·鼓人》中就说,
“以金錞和鼓,以金镯节鼓,
以金铙止鼓,以金铎通鼓”,
只有铙有鸣金退兵之信号,
其它起到的作用主要是“金鼓齐鸣”。
不同级别的指挥官使用不同的金鼓,
演奏不同的音调(宫商角徵羽),
《尉缭子·勒卒令》中记载:
“商,将鼓也,角,帅鼓也”,
将鼓的音调是商,
帅鼓的音调是角。
四
加入各类吹奏乐器后,
各项军事指令也更加细化。
在《练兵实纪》中,
仅铜喇叭传达的军令就很复杂,
比如,吹天鹅声,是要各兵齐呐喊;
吹摆队伍声,
是要车、步、骑三兵挨营摆队伍;
吹长声喇叭、放铳、磨旗,
是要各兵俱看旗所指处……
明《平番得胜图》(局部)中国国家博物馆藏
有时使用金鼓是为了迷惑敌人,
《明史·沐英传》里就讲了这么个事迹,
在攻打云南时,
沐英曾采用声东击西的计策,
派奇兵绕到敌人后面,
在山谷间打出迷惑敌人的旗帜,
每人吹一铜号角,
立刻使元兵惊慌骚乱起来,
最终前后夹击,
打败对方。
明《王琼恩荣次第图·提督固靖》中国国家博物馆藏
古代战争时的“通讯设备”,
除了金鼓,
还有旌旗,
戚继光另一本兵书《纪效新书》中说:
“若旗帜金鼓不动,
就是主将口说要如何,
也不许依从;
就是天神来口说要如何,
也不许依从,
只是一味看旗鼓号令。”
想必就是这样以旗鼓为军令,
“大家共作一个眼,
共作一个耳,
共作一个心”,
沐英才能在明初
收复西南、镇压叛乱的战场上,
所向无敌,屡立奇功。
我苏特稿 记者/子野 编导/奚欣晨 摄像/谢自强 设计/陈奇 视频/陈磊
参考:《周礼》《练兵实纪》《孙子兵法》《荀子》《尉缭子》《明史》《纪效新书》等。
标签:
X 关闭
X 关闭